知为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为了让学生视野更宽,眼界更广,济南天山外国语学校开设”专家引领课程”,把名家学者请进校园,让学生聆听大师的声音。
10月19日,肖培东老师来到天山外国语学校,通过听课、上示范课、讲座。让师生领略了真语文的魅力。
当落叶起舞着希望,当一缕缕文字飘香,他,来了!带着对教育的热忱,带着对语文的深情,来到天山外国语学校,来到学生和老师中间。
肖老师的课堂就像他的人,温文儒雅;简单清浅之中,无不流露着真性情。八年级《美丽的颜色》一课,他用“你猜老师会问什么问题?启发学生的思维,调动学生的语文思想。在一个个问题的互动中,他寓教于学生的自学之中,鼓励学生“会学习的孩子,会更快乐”;在层层递进的探讨中,他教给学生传记要读"故事",更要读“思想”,告诉学生“懂得学习方法的孩子,最有前途”;在深情朗读的背后,他指导学生读出文字的温暖与柔情,读出人物的精神境界,走进人物的灵魂,提醒学生“失去情感的文字作品,是没有生命的”。语言所蕴含的情感力量和艺术魅力,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,伴随着文字真真切切地流淌在孩子们心间。
七年级《植树的牧羊人》,他教给学生“默读课文,圈点勾画”,留下痕迹,才是读书的方法;他教给学生“读书就要读到别人读不出的东西”,才能寻找别人找不到的地方,到达别人到不了的高度;他教给学生“奇迹的背后是对孤独的坚守”,植树的牧羊人能创造奇迹,作者能创造奇迹,你也能创造奇迹;他告诉学生“懂得牺牲能够取舍是对生命深沉的热爱”,这不仅仅是语文知识,而是文本和生命的对话,是人生态度的升华,是一种更为博大的视野和情怀。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中,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,如沐春风;在这样的课堂中,呼吸着语文世界里最新鲜的空气。
让一切都“慢”下来,是肖培东老师下午讲座的第一句话。肖老师告诉老师们,教育是一点一点“化”开的,课堂要“慢”,语文教学也要“慢”。这“慢”是一种精细,这“慢”是一份耐心从容的等待。教语文要“浅”,这“浅”是紧贴着语文,紧贴着语言、紧贴着学生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,要老老实实教语文,坚守语文的本真;要扎扎实实教语文,扎根到文字里面去吸吮;要真真切切教语文,用真教实学提高学生能力;要有一颗灵动灵活的心,因为岁月是磨不去一个人教书的智慧的。肖老师还告诉老师们,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,反思是一门享受成长的艺术。只有读书,才能拥有一个比海更为广阔的心灵空间;只有反思,才会在教育的路上走地深情而且漫长。
充满智慧与知识的名师讲堂,让我们在这个飘散着文字幽芳的秋天,重拾了一份对教育的沉淀静美。我们将真切、扎实、灵动地探索语文教学之路,去寻找碧波深处的珍奇;我们将不负文字芳华,不负学生年华,不负每一堂充盈着生命的语文课。让语文,一点一点“化”开;去唤醒一树一树的“花”开!
评论